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,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公布了队伍的最新训练成果,一套全新编排的集体技术自选动作首次对外展示,其高难度的托举动作和极具东方美学的艺术表现力引发广泛关注。
国际泳联(FINA意昂体育娱乐)在2022年对花样游泳竞赛规则进行重大调整,取消原有“自由自选”与“技术自选”的分项,改为“技巧”与“艺术表现”并重的综合评分体系,这一变革对运动员的技术全面性和团队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,中国花样游泳队总教练王芳表示:“新规则下,我们需要在保持艺术特色的同时,强化动作的精准度和同步性,这次编排融入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比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,以及江南水乡的柔美韵律。”
据悉,新动作的音乐由中央音乐学院团队量身定制,融合了古筝、琵琶等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效,既符合国际审美趋势,又凸显了文化自信,队内核心成员冯雨透露:“音乐节奏变化非常复杂,尤其是后半段的快板部分,需要我们在30秒内完成5次水下翻转,对体能和默契都是极大考验。”
本届国家队阵容呈现出“以老带新”的特点,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黄雪辰、孙文雁虽已退役,但双子星王柳懿/王芊懿姐妹接过了领军重任,两人在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斩获混双项目金牌,创造了中国花样游泳的历史,18岁小将李梦婷凭借出色的柔韧性和表现力入选主力阵容,她在训练中完成的高难度“单臂倒立托举”被国际裁判组评为“教科书级动作”。
为应对奥运高强度赛程,队伍还引入了科技助力,通过3D动作捕捉系统,教练组能实时分析队员的动作角度和发力效率,并结合AI生成优化建议,体能教练张强介绍:“我们为每位队员制定了个性化训练方案,比如针对核心力量的‘悬浮训练’和水下阻力练习,确保她们在比赛中能稳定发挥。”
尽管俄罗斯队因国际禁赛缺席了2023年世锦赛,但其在花样游泳领域的统治力仍不可小觑,巴黎奥运会上,俄罗斯运动员能否以中立身份参赛尚存变数,但中国队的首要目标仍是突破自我,王芳坦言:“无论对手如何变化,我们都要做好应对最高水平竞争的准备,乌克兰、日本和西班牙队的进步也非常快,尤其是日本队在托举创新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。”
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娜·科列斯尼科娃评价称:“中国队的编排总能让裁判眼前一亮,她们将技术难度与艺术叙事结合得恰到好处,如果能在同步性上再减少0.5分的误差,巴黎领奖台并非遥不可及。”
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,主力队员肖雁宁在2022年遭遇腰椎间盘突出,一度面临退役选择,经过长达9个月的康复治疗,她以“零基础”状态重返泳池,甚至主动要求增加训练量。“每次下水前都要打肌效贴,但听到音乐响起时,疼痛就变成了动力。”肖雁宁的坚持也感染了年轻队员,队内形成了“互卷”向上的氛围。
队伍的心理辅导团队通过沙盘推演和正念训练,帮助运动员缓解大赛压力,心理专家林教授表示:“花样游泳的评分主观性较强,我们模拟了裁判可能提出的质疑,让队员学会在争议中保持专注。”
中国花样游泳队将于6月赴法国进行适应性训练,并参加7月的奥运测试赛,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在动员会上强调:“巴黎奥运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‘新周期’的首场大考,花样游泳队要展现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。”
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赛,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夺奖牌,再到东京奥运会摘银,中国花样游泳的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,巴黎塞纳河畔的泳池即将见证新的传奇,而中国队正以最美的姿态,静待绽放时刻。
(完)